

知識體系
Body of Knowledge
由於費登奎斯方法以物理學與人類發展的普遍原則為基礎,因此它的應用範圍極為廣泛,從優化高爾夫選手的揮桿技巧,到幫助中風患者恢復身體機能,都能發揮作用。費登奎斯® 執業者培訓計畫與動中覺察教師培訓計畫吸引來自各行各業的人士——從表演藝術家、藝術創作者,到醫療專業人士與身體療癒工作者,每位學員都帶著自己獨特的視角與技能背景。
無論教師如何應用費登奎斯方法,成為認證的費登奎斯教師/執業者或認證的動中覺察教師,皆意味著需要運用費登奎斯博士所發展的概念與實踐方式。這些內容保留在他的教學、著作與訪談中,並已納入所有費登奎斯培訓課程的核心課綱。
這些基本原則與實踐方式包括:
A. 以動作作為學習工具
在《動中覺察》(Awareness Through Movement)一書中,費登奎斯博士詳細闡述了他選擇動作作為主要學習工具以及通往自我探索與改善的途徑的理由:
-
我們透過大腦與神經系統學習,而動作佔據神經系統的主要處理能力。
-
所有行為——無論是大幅度的動作,還是細微的表情變化——都源於肌肉活動,並反映神經系統的狀態,而神經系統則負責激活肌肉。
-
動作(包括呼吸的變化)是具體可感知的,且容易進入我們的意識範圍。
-
對大多數人而言,動作的品質比情緒或思想更容易被覺察和理解。
-
有些對於探索情緒較為抗拒的人,對於自身動作的覺察則抱持著更開放的態度
-
身體層面的鍛鍊與運動的能力,被認為是正向自我意象的重要元素之一。
-
來自運動皮層(motor cortex)的肌肉使用的變化,和我們的思想與情緒會交互影響。
隨著學習者發展出更高的自我覺察能力,他們的動作「詞彙」也隨之拓展,發現更多更具功能性、多樣性、精確性、可逆性與力量的可能性。簡而言之,他們突破了舊有的慣性動作模式。
當人們能在萬有引力與所處的環境的影響下,也能夠如此有效地組織身體與動作時,身體的負擔與焦慮感便會減輕,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學習者在課程結束後,常回饋疼痛減少、行動更輕鬆,且感受到更深的平靜與舒適。
B. 以學習為基礎來促進改善
儘管費登奎斯方法以動作為核心,但費登奎斯博士並不將其視為運動訓練或治療手段,而是作為一種學習系統。
為了促進學習,教師會引導學習者的注意力,讓無意識的動作模式進入意識範圍。透過這個過程,學習者逐漸察覺自身的變化與細微差異,最終能夠改善自身的使用方式,並擁有更多選擇如何行動與移動的自由。
正如費登奎斯博士所說:
「學習是透過我們的神經系統發生的,神經系統的結構決定了我們會在試驗與錯誤中進行篩選……我們逐步淘汰無目的的動作……我們感知到不同之處,並從中挑選出有效的,而摒棄無用的:這就是分化(differentiation)
C. 重力與人類功能的關係
費登奎斯方法的一大特點是,它特別重視人們在重力場(within the field of gravity)中如何組織自己的動作與表現。
隨著學習者發展出對骨骼的覺察能力,他們會逐步學習到如何更高效地利用地面反作用力,並感知自身的中軸與重力的關係,從而減少不必要的肌肉用力與關節中的剪力(shearing forces in their joints)。這些改變能帶來更強的耐力與更自由的動作表現。
費登奎斯博士將在環境中實現高效運動的三大要素歸納為:
-
時機(Timing)——動作的節奏與時序
-
方向(Orientation)——身體在空間中的定位與排列
-
操控(Manipulation)——神經系統感知環境並通過肌肉運動來「操控」骨骼
這些元素相互作用,使個體能夠更流暢、更輕鬆地與環境互動。
